《茶经》最经典的一句话是:“茶为饮,最宜精行俭德之人”。这可以说是饮茶人的最高精神境界。如果我们再联想到《周易·否象传》中“君子以俭德辟难,不可荣以禄”的说法,也就不难理解“君子之交淡若水”的真正寓意。看来最宜饮茶者,君子也。
为何古人把茶提到如此高度?茶之性,俭也。一日三餐、粗茶淡饭,待客以礼,清茶一杯,俭而不奢,乃茶事之基本内涵;茶之味,甘也。叶苦味甘、啜苦咽甘、苦尽甘来,是“茶中滋味”,又何尝不是人生滋味;茶之本,洁也。水乃茶之“挚友”,“山水上”,泡茶以清净无污和砂滤慢流的泉水为上,唐代韦应物《喜园中茶生》说“性洁不可污,为饮涤尘烦”,茶质本洁,不与污水为伍;茶之道,精也。从采茶、制茶、鉴茶,到茶具的选择、煎煮的火候、品饮的技艺,都要求精益求精,无不体现“认真”二字;茶之行,雅也。茶叶或扁或尖、或曲或直,在杯中或浮或沉、或上或下,似轻歌曼舞,其形优美,其行高雅,令人情逸意舒、心旷神怡;茶之功,醒也。饮茶可醒神去燥、醒身去毒、醒酒去昏,“令人有力、悦志”,有诗云“一饮涤昏寐,情思朗爽满天地;再饮清我神,忽如飞雨洒轻尘”;茶之境,静也。茶禅一味、“心注一境”,平心静气、淡定从容,方可悟出茶中真味,正可谓闹者饮酒、静中品茶;茶之魂,和也。茶树生于高山云雾之中,取天地之灵气,作为“自然灵长”的人类,品茶乃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活动,体现的是身心与自然的和谐,“寒夜客来茶当酒”,以茶会友、以茶示礼,其情浓浓,其意融融!
“茶德”与“廉情”,息息相通!廉为社会乃至政治范畴,是为人之本,是修身之要。古今中外、男女老幼,人之为人,大凡俭、洁、精、醒、静、和等等,都是必不可少的,这些“茶之德”不正是“廉之要”吗?奢而不俭之人、污而不洁之人、粗而不精之人、昏而不醒之人、躁而不静之人、狂而不和之人,难为廉者。若要从自然万物中为“廉”选出一个“知音”的话,“万中之一”只有茶。品茶可静神、可雅志、可悟道、可修德,进而可养廉。有“高薪养廉”之说,怎有“茶可养廉”的道理,照这么说,难道天天喝茶、喝咱们的“信阳毛尖”和“信阳红”就可达到廉洁?这种质疑会有的,但其不正确性,显然无须辩驳。我说的“茶可养廉”,是一种境界,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具备三个条件:一要用心去品,品出“茶德”;二要用脑去思,崇尚“茶德”;三要用行去为,践行“茶德”。正所谓“味”从“品”中来,“觉”从“悟”中生。否则,就不是品茶,而是为解渴而喝茶,只是生理需要而己,不能“悟廉”,更难达到“养廉”之效。
茶为国饮,国人不分贵贱,皆可饮茶;与此相同,廉为人本,为人不分官民,皆应为廉。由此我们又想到,“廉”从来都不是仅仅对领导干部的特殊要求,而是为人处事之本、修身养性之道。一个不廉之人,何谈修身?如何为人?怎能处事?谁愿为友?更别说如何为官、如何行权了。
作者:刘国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