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纪检首页  >>  廉政文化  >>  廉文荐读

道听途说

作者:网上收集 来源:网上收集 浏览量:

  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中讲了一个宋国丁户打井的故事。“宋之丁氏,家无井而出溉汲,常一人居外。及其家穿井,告人曰:‘吾穿井得一人。’有闻而传之者曰:‘丁氏穿井得一人。’国人道之,闻之于宋君,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,丁氏对曰:‘得一人之使,非得一人于井中也。’”丁家离水源很远,得有一个人整天挑水才能满足用水需要,后来在家门口打了一眼井,不用挑水了,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。这话一传十,十传百,等传到国君耳朵里,便成了“丁家挖井挖出一个人来。”道听途说很容易产生并传播谣言。

  明代屠本畯编著的《艾子外语》,也讲了几个道听途说的笑话。有一则说,艾子从楚国回到齐国的国都,刚进城便遇见了爱说空话大话的毛空,艾子问道:“阿空,最近有什么新闻吗?”毛空说:“有。有个人家养了一只鸭子,一天下了一百个鸭蛋。”艾子不信:“哪能有这样的事情!”毛空说:“要不就是两只鸭子下的。”艾子摇头:“那也不可能!”毛空又说:“大概是三只鸭子下的。”艾子仍然不信。毛空便一次又一次地把鸭子的数目一直增加到十只。艾子笑了:“你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下来不就行了?”毛空说:“我宁可增加鸭子,决不能减少我已经说出口的鸭蛋的数目。”艾子只好付之一笑。毛空见艾子对一只鸭子一天下了一百个鸭蛋不信,就又讲了一个新闻:“上个月,天上掉下来一块肉,有三十丈长,十丈宽。”艾子自然不信,并追根刨底,问毛空鸭子是哪一家养的,肉掉在了什么地方。毛空回答不上来,只好支支吾吾地说:“我是在路上听人家这么说的。”艾子转身对同行的学子们说:“你们可不要像毛空这样‘道听途说’呀!”

  “道听途说”最早出处在《论语·阳货》中:“子曰:‘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’”宋代学者邢昺解释孔子这句话说:“言闻于道路,则于道路传而说之,必多谬妄。”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给刘禹锡的一封信(《与刘禹锡论周易书》)中说:有些人没读懂《周易》,也没有读懂研究《周易》的有关论著,就人云亦云,乱发议论,“是见其道听途说,又何能知所谓《易》者也!”由此可见“道听途说”原来是有两方面意思的:不但胡乱听来,而且还胡乱传播。不能只作为“在路途上听人说的”单项解释,实际上这句成语的前半句是指“传闻”,而后半句则指其对没有根据的传闻又加以“传播”。

  当下对“道听途说”的真义加深认识是有特殊意义的。人们都可以在博客、微博、微信中发表或传播各种信息,都是“新闻发言人”,其中不实的传闻几乎俯拾即是,有的属于“穿井得一人”式的误传,也有的就是以讹传讹。因此对“道听”要长个心眼,“途说”时更不可不察而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