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"奉公不挠"看源氏家风
源怀,南北朝时北魏名将,官至尚书左仆射,骠骑大将军,为人谦恭宽雅,清俭有惠政,尤以“奉公不挠”的形象史上留名。
《魏书·源怀传》载,景明三年(公元502年),皇帝令源怀任使持节,加授侍中、行台之职,巡行北部边境六镇、恒燕朔三州,赈济贫困,兼采风俗,考核官员政绩名次。所有事情的处理,都由源怀先行决断然后上奏。自从北魏把京城迁到洛阳,北方边地遥远,加之连年大旱,百姓贫困不堪。源怀奉命巡行安抚,赈济有方,及时转运物资,各地通济有无。当时皇后的父亲于劲势倾朝野,于劲之兄于祚与源怀原先就有婚姻之亲,时任沃野镇将,颇多受贿之事。源怀将要巡行到他的镇所,于祚出城在道旁迎接。源怀根本不同于祚说话,当场弹劾他并免去其官职。怀朔镇将元尼须是源怀年轻时的好友,也多有贪污受贿之事。他置酒宴请源怀,说:“我的生命是长是短,全在于你一句话,难道不能对我给以宽待吗?”源怀说道:“今天的聚会,乃是源怀与故友饮酒之处,而不是判断案情之所。明天到公庭之上,才是令人检举镇将罪状的地方。”元尼须无言以对,惟有流泪而已。源怀不久就上表弹劾元尼须。源怀“奉公不挠,皆此类也”。
源怀何以能做到“奉公不挠”、刚正不阿?本传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答案:源怀治事的才能与谋略兼备,从里到外都有好名声,继续父辈的踪迹,不辱先人的事业。父亲源贺的言传身教,使得源怀继承并光大了祖上的优良传统。
源贺,北魏政权建设的功臣之一,历太武、文成、献文、孝文四朝,先后任平西将军、冀州刺史、太尉,从政从军长达40余年。史载:太和元年(公元477年)秋,源贺自知时日不多了,“乃遗令敕诸子曰:‘吾顷以老患辞事,不悟天慈降恩,爵逮于汝。汝其毋傲吝,毋荒怠,毋奢越,毋嫉妒;疑思问,言思审,行思恭,服思度;遏恶扬善,亲贤远佞;目观必真,耳属必正;诚勤以事君,清约以行己。吾终之后,所葬时服单椟,足申孝心,皞灵明器,一无用也。’”
这是一篇字字掷地有声的家训遗嘱,警戒后人不要骄傲狂妄,不要荒疏怠慢,不要奢侈越轨,不要嫉妒他人;有疑难要多请教,言语要审慎,行为要恭谨,服饰要适度;要做到抑恶扬善,亲贤远佞,眼睛观察事物一定要求其真实,两耳听话一定要求其正确;以忠诚勤勉去侍奉国君,以清廉俭朴来要求自己。综观遗嘱全文,“诚勤事君,清约行己”的良好家风,浸透在字里行间,这也是源贺人生经验和人生信条的总结,更是他从政生涯的真实写照。
身教重于言传。源贺如此的遇乱不惊、严谨不疏、居功不傲、见利不贪,就已经给子女们做出了好榜样。他“遗令敕诸子”,叮嘱子女们务必要将“诚勤以事君,清约以行己”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。从现有的资料上看,源贺的后世子孙们个个谨遵教诲,人人都不曾懈怠过。源怀当然是其中的佼佼者,他承上启下,确保了源氏家风不梗阻、不变味,得以代代相传,得以发扬光大,使得家族从北魏开始兴盛,直至显赫于以后的隋、唐、宋数朝之久,在《魏书》《隋书》《北史》《旧唐书》等正史中被立传者竟达四十多人。对此《北史·源贺传》有精到的点评:“源贺堂堂,非徒武节。观其翼佐文成,廷抑禅让,殆乎社稷之臣。(源)怀干略兼举,出内驰誉,继迹贤孝,不堕先业。子(源)邕功立夏方,身亡冀野。(源)彪著名齐朝。(源)师、(源)雄官成隋代,美矣。”应该说这个“美矣”两字,不仅是夸赞源氏家族名臣名将出得多,也是对源氏“诚勤事君,清约行己”良好家训家风的赞颂。(左连璧)